延華智能:業績大增286% 戰略轉型成效初現 |
發布時間:2013-03-16被閱次數:13698 來源:信息早報 王睿 |
2012年,延華智能實現營業收入6.0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89%;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56.22萬元,這與2011年同期虧損939.6萬元的情況相比,不但一舉實現扭虧,而且還增長了286.91%。公司2012年的每股收益為0.13元。 延華智能證券部主任李尤嘉告訴記者:“我們通過面向行業細分市場的優化調整、全國各區域中心建設與布局的加快等措施,承接了不少標志性的工程項目,使得工程項目的檔次、體量和規模顯著提升,公司的服務能級顯著加強,從而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業績,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談到轉型的具體內容,李尤嘉表示,公司在行業多專業領域的融合發展、細分市場的銷售與開拓、全國區域中心的建設、技術研發與創新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與成績。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不斷增大承接項目的規模和體量的同時,保持對業務范圍積極拓展。除繼續保持在星級酒店、城市綜合體、智慧社區等傳統優勢細分市場外,又進一步把服務領域拓展至包括智慧交通、綠色智慧醫院、大型博覽會展中心、電力系統辦公樓宇等新興領域在內的行業各大細分市場,并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的整體解決方案,隨著國內一系列重大工程的相繼中標與建設,公司在業內及細分市場領域的地位得到進一步凸顯。 轉型陣痛后是否有新生? 作為國內以建筑智能工程為主業的最早的上市企業,延華智能的業務領域涵蓋智慧城市、辦公樓宇、博覽會展、城市綜合體、智能交通、綠色智慧醫院、星級酒店、工業園區、住宅社區等。公司以咨詢業務為引領,提供從前期規劃、設計、施工、集成,到后期運維的貫穿建筑全周期的一站式服務。 而上市之初,公司的業務領域80%以上來自于房地產(住宅、商辦等)。為了不受房地產調控的“掣肘”,公司大刀闊斧地進行業務結構調整,目前新簽合同中來自房地產開發商的占比已不到5%,政府大型公建、綠色醫院、城市綜合體等業務占比快速提高。2012年報顯示,公司的前5大客戶中有“河南省電力公司”、“上海東方醫院”、“深圳證券交易所”等能源、醫院及金融類企業,公司的發展已不再受“忽冷忽熱”的房地產牽制。隨著延華客戶結構的優化,訂單質量也隨之提高,壞賬損失大幅降低。年報顯示,2012年末公司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大幅下降89.8%。 除客戶更加多元化、財務質量得以改善外,轉型的另一大“紅利”來自于公司成長性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從成長性來看,公司經歷了2005年-2006年的高增長后曾一度低迷;從盈利水平看,公司近3年綜合毛利率、銷售凈利率較上市前也有較大下降。中信證券建筑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濤指出,延華的成長性、盈利能力下降,主要是由公司上市后的業務結構調整轉型帶來的。據楊濤判斷,隨著公司戰略調整及全國布局的初步完成,盈利能力及業績增速將重返上升通道。年報顯示,公司2012年毛利率提升了2.1個百分點至18.9%,營業利潤率恢復至4.5%。中銀國際分析師周中也認為,延華的經營拐點顯現,毛利率已進入上升通道。 延華智能證券部主任李尤嘉對于年報中一系列提振信心的數據做出進一步解讀:“2011年的虧損正是公司向‘智慧城市服務商’戰略轉型所必經的陣痛期,而2012年的業績增長則是轉型初步成功的最好體現”。 新征程將得幾縷晨曦? 有數據表明,在十二五規劃或政府報告中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地級以上城市共有41個。截至2012年9月,全國47個副省級以上地方的規劃文件中,明確提出智慧城市建設的有22個,占比46.8%,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持續加快,比例還在不斷增加。預計到2012年底,全國開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數有望突破400個,十二五期間,全國各級城市用于建設“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有望達5000 億元,而隨著日后更多城市啟動“智慧城市”建設,以及相關服務的推出,十二五期間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將帶來2萬億元的產業機會。 由此看來,對于已逐步轉型為“智慧城市服務商”的延華而言,眼前的天地將大有可為。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情況,結合公司2012年銷售及工程完工量,公司預計2013年計劃實現合同額10億元。2013年延華智能的目標能否實現,公司經營情況及轉型深化的成效又將如何,本報將給予持續關注。
|
如需轉載請簽注以下信息:
文章標題:延華智能:業績大增286% 戰略轉型成效初現
文章鏈接:http://www.evilcakeshop.com/index.php/Home/article/detailPage/parentID/1480/cat_id/1483/artID/2363
中國|智慧城市|智能建筑|建筑節能|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延華智能
[上一條]延華智能:有形之手助民企壯大 [下一條]延華智能再為智慧城市建設作貢獻 |